老张0612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1言情网www.31yq.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1935 年 11 月 18 日这一天,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无云。那 个曾经名为程延而今已更名为“村山成延”【1】的主角 ,怀揣着满心期待和紧张情绪,紧跟在大藏省田下次长身后。与他们一同前行的还有新任兴安石油勘探本部部长新带国次郎先生、来自美利坚合众国的着名石油勘探专家杜遇春博士以及肩负安保重任的森纯一郞、森一郎两位特高课特务 。

此外,外务省还派遣了专业的商务人士及翻译员随行,一行足有十余人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前往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征途,目标直指当地赫赫有名的美孚石油公司。这家公司可不简单,它不仅在石油生产领域独树一帜,其所制造的石油勘探设备更是堪称世界顶尖水平!

之所以这么晚才走成,其中缘由我们大概也能猜到几分。毕竟胳膊终究是拗不过大腿的,满铁以及他背后的支持者关东军只不过是多折腾了一个多月,但最终也不得不向实力强大的中央银行以及背后的日本内阁军部一方低头,将黄金如数上交至这家成立未满三年的日本国有中央银行。当然,这样做也是有好处的,比如田下顺利地当上了大藏省的次长,而满铁石油勘探所的新带国次郎不仅荣升满铁调查本部总顾问一职,还摇身一变成为了兴安石油勘探本部的部长。

事实上,时间追溯到 1932 年,那时的新带国早已对当今的兴安省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着手开展了一系列规模宏大的石油勘探工程。在那个时期,他们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费尽千辛万苦才成功地开凿出数口湥达千米的勘探井。原本满心欢喜期待着能有丰厚收获的新带国 ,最后却迎来了一个沉重打击——这些井居然连一滴油也没有冒出!如此残酷的现实让所有人都倍感失望与沮丧,新带国更是心灰意冷,甚至动起了念头,打算彻底舍弃这片看似毫无希望的“荒芜之地”。

然而就在此时此刻,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杜遇春竟然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他坚定不移地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打井机的钻进深度。只要能一举突破那令人望而生畏的一千五百米大关,成功开采出石油便犹如探囊取物般轻而易举!

面对如此大胆的言论,新带国心中不禁犯起嘀咕:真有这么简单吗虽然内心充满疑虑,但看到鸠山总裁、田下次长以及调查本部的村山部长等众多大佬纷纷表示力挺杜遇春,新带国也只得无奈地选择咬牙坚持下去。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啊!在这些位高权重之人的施压下,新带国深知自己已无退路可选。于是乎,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参与到这场前途未卜的冒险之中……

然而,新带国和杜遇春之间的分歧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尤其是在兴安勘探地点的选择问题上,两人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杜遇春所提供的地址往往与新带国的意见大相径庭,但令人费解的是,每一次杜遇春都能够绞尽脑汁地想出一系列令鸠山、田下以及村山三人心悦诚服的理由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面对这样的局面,身为兴安石油勘探本部部长的新带国感到无比沮丧和无奈。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决策权,还是仅仅只是一个被他人随意摆布的提线木偶罢了。而对于石油勘探一窍不通的村山成延来说,则更加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虽然他贵为新带国部长的助理,但同时又是村山部长的弟弟,这种复杂的身份让他在这场争论中不知如何自处。

到底村山成延是站在哪一边的这个问题不仅令新带国心生疑惑,就连村山成延本人也倍感困扰。他深知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无法像其他几位那样提出有说服力的论据。在这场激烈的争执中,村山成延仿佛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如何抉择才能既维护哥哥的颜面,又不至于得罪其他人。

当然,在这些人中,有一个人是毫不怀疑的,这个人便是杜遇春。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当杜遇春同程延一样在大连享受悠闲时光之时,他在失去了一名下落不明的方恺中尉之后,最终还是遵从了那位戴老板的指示,向村山成延透 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并且成功地将村山成延培养成了复兴社特务处在伪满洲国的一名具有特殊身份的特工【2】。

之所以说村山成延的身份如此特殊,原因在于此事让戴处长心生忌惮,担心日后会遭到陈仪陈退素长官以及其他参与过辛亥革命的老前辈们的责难。于是,他竟然设法寻得了蒋介石委员长的同意 ,为程延颁发了一张黄埔军校第六期的毕业证书,同时还授予了他一个中校军衔。其理由是,鉴于程延乃辛亥革命烈士后代,且身份非同一般,理当享有这般优待。若非因获取上校军衔需要经过军政部较为繁琐的铨叙程序,恐怕连上校军衔都能够赐予给他呢。

要知道,在1935年这个时候,国府也才刚刚将军衔正规化,身为复兴社特务处处长的戴笠也仅仅拥有少将军衔而已。就连在特务处颇具资历的老牌特工杜遇春,其军衔也只是临时上校罢了,铨叙军衔更是仅有中校级别。甚至连已经成为村山延上线的杜遇春本人对此事都感到十分诧异——此时此刻的他尚不清楚程延和陈仪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联。

当然咯,如今身处复兴社特务处的程延可不敢用程延或者村山成延这个名字 。不仅如此,当初他从黄埔军校第六期顺利毕业时所登记在册的姓名也是“徐延”二字,而这个名字其实是由那位戴处长亲自为他起的。之所以会选用此名,原因就在于截至目前,人们所知晓的信息仅仅局限于程延之母姓氏为徐氏,但关于其父是谁,甚至是否为中国人一事则一概不知。有趣的是,这位戴处长同村山矢一简直如出一辙,他们二人均默契地给程延保留了“延”这个字。

当然,程延之所以如此轻易地答应加入复兴社特务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向杜遇春解释道:其母乃是坚定的革命者,而他本人也坚信自己的生父绝非日本人。至于为何要更名为村山成延,不过是为了能更有效地对抗那些可恶的日本侵略者罢了。

然而,这仅仅是表面上的托词。事实上,早在 10 月 6 日,程延便已暗中借助见到其兄程大力之机,成功与满洲省委取得联络,并将相关情形悉数呈报上去。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上级领导层得出结论——加入复兴社特务处对于程延而言,利大于弊。毕竟,在我们党内部,拥有三重甚至四重身份的特工并不罕见。这样一来,程延便可凭借这一特殊身份,深入敌人内部,获取更多宝贵情报,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同时,也有助于保护自身安全以及党组织的隐蔽性。当然这一次他的身份没有上报远东情报局,随着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又有一大批红军干部到达了中国东北,而且里面不乏高级领导人。渐渐地在东北的地下组织正渐渐脱离远东情报局 的控制,走向独立自主。

更何况对于程延来说,能够成功打 入复兴社特务处,绝对是一件大好事儿!因为这样一来,他便能更方便、快捷且深入地洞察到杜遇春内心真实的想法和企图究竟是什么。倘若杜遇春果真一门心思要去毁掉那个至关重要的石油勘探项目,那么自己完全可以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并介入其中,给予对方强有力的支持与援助。

自从加入军统之后,尤其是在乘坐远洋客轮的这十多天里,程延曾多次私下里同杜遇春展开秘密交谈。而杜遇春给出的解释则是:日本人始终未曾死心,一直妄图在兴安地区寻觅到珍贵无比的石油资源。唯有让他们赔了夫人又折兵,白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却最终空手而归,方能令其彻底打消这种不切实际的念头。

然而,面对如此这般复杂费解的缘由,程延实在有些摸不着头脑。毕竟他对于石油勘探相关领域的知识可谓是两眼一抹黑,几乎完全不懂行啊!不过事已至此,程延已然下定决心,还是觉得捷普列夫提出的方案最为靠谱可行——虽然拦截黄金的计划已经破产了,那就要么等到石油勘探设备被运送上回归伪满轮船的时候动手脚炸掉它 ;要么最晚也要赶在抵达营口并完成装车转运到兴安之前引爆炸弹。

只有这样做,才能确保万无一失!不然的话,如果真的开采出了海量的石油资源,那这场闹剧恐怕就要失控啦!到时候局面一旦失控,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啊!

但以上的想法 ,在当下对于村山成延来说并无实际意义。毕竟,他已于 11 月 4 日辞别大连,登上一艘远洋客轮,自此便一直在广袤无垠的太平洋上乘风破浪。尽管1930年就已有中小型客机问世,但要横跨整个太平洋,这样的长途飞行目前尚不具备足够的安全保障,无人胆敢冒险尝试此类航班。即便是那位声称为了亲临各大战场指挥而每日搭乘飞机往返各地的振武军校毕业生,也仅仅局限于在省内或相邻省份之间穿梭罢了。

不过,相较于那些仅在中日沿海区域行驶的中小型客轮,乘坐这种大型远洋客轮无疑会让人感觉舒适许多。起码村山成延不再遭受严重的晕船之苦;倒是首次经历如此漫长航程的森一郎起初略感不适,但经过两日的适应期后也就逐渐恢复正常了。至于杜遇春,则早已对这种航海模式习以为常,更不必说田下次长曾经到过美国西海岸不下五次,自然也是轻车熟路。

“明天就到达德克萨斯了,这一次那里的总领事馆已经约好了,我们只买美孚石油公司的设备,他们有一批新的设备,是1928年生产的,因为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就没用上,可以六折卖给我们,杜君还有新带国部长负责技术上的检验,吉田君负责合同上日英两国文字检查,必须保证万无一失。”作为团长的田下次长又一次强调了一下分工。

尽管自 1929 年那场惊心动魄的经济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一路断崖式下跌且至今仍未恢复至当年危机前的水准,但俗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在科技领域依然遥遥领先于日本。倘若没有这样千载难逢的契机,田下根本不可能有如此良机购入这般先进的设备,哪怕他出双倍价钱都无济于事。要知道,此类设备早在 1929 年之前就已被美国政府列为严禁对外出口的战略性装备了。

“还有,现在美国新一轮大选已经开始各州预选了,作为日本政府的商业代表团,我们必须谨慎严行,即不能表示支持现任总统连任,也不能表示出反对的意思。而且我们要特别小心美国人的报纸,他们的提问方式是让人防不胜防的”那位被称为吉田的外务省商务司课长,神情严肃地再次向众人强调道:“各位,请务必牢记!”他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让人不禁心生敬畏。这已经是他们离开大连后的不知第几次提醒了,但每一次都显得如此重要和紧迫。

“反正我是不担心,我又不会英语,他们用英文提问我,我就用日语或者汉语回答。”作为随从跟班的村山成延心中暗自嘀咕着那位吉田课长。他注意到,那些曾经在中国人面前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日本人,一旦提及欧美白人,便立刻气势全无,变得战战兢兢、小心翼翼起来。或许,这就是日本人的天性使然吧!

想到这里,成延不禁感到一阵失落。他不知道何时日本人在谈到中国时,也会流露出这样的态度。与此同时,森纯一郎和森一郎内心的想法也大致相同。他们不仅不懂英语,而且在这次代表团中的角色只是担任警卫,甚至无需开口说话。然而,他们对于美国人的自卑感却与外务省的吉田课长有所不同。他们心有不甘,坚信终有一日,皇军定能战胜这些所谓的"米"国佬,就如同 1905 年击败"露"国人那般。

【1】从本章起,再用村山成延这个名字,就不再加引号了。

【2】至于为什么让程延加入复兴社特务处这么快这么简单 ,因为前面至少有几十章一直在辅垫着呢。

其它综合推荐阅读 More+
会穿越的道观

会穿越的道观

古夏扬
滚滚诸天,红尘百态,不过一岛,一观,一道士而已。(古夏扬友群:179354094)
其它 完结 215万字
五百钱所谓点穴

五百钱所谓点穴

匿名用户918814
不过是将小时候的见闻把它写为小说形式罢了,随便写写,随便看看,为的是留住这段记忆。
其它 连载 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