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工程兵子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1言情网www.31yq.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本人32岁,江西人,普通二本生,毕业后窝在事业编,四线小城,还常出差。28岁结婚未能有小孩。工资低,性格内向,常被前妻及其家人嘲笑。

在这段失败的婚姻期间,一直在考,但从未拼命。各个机构的课程都买过,980,齐麟,十三,中公,华图,步知(按时间顺序)。大大小小,花费近2万余元,成绩一直在120-130之间徘徊。

直至去年疫情期间,出差回来隔离发现,前妻已提前举家搬回乡下。电话不接,微信不回,朋友圈却在更新,仿佛世间已没有我这个人。吃了近一个月白菜和泡面,我更加坚定了决定。

疫情之后,暗自隐忍,申请外派驻地。痛定思痛,寻求变通,看到羚羊老师的文章,决定归零重头来过,制定计划跟上节奏,每日学至晚上12点,早上6点起床。近9个月的蛰伏,终在325省考迎来曙光,省厅单位上岸,公示期已过。上岸第一剑,先斩孽缘,净身出户。

这部分内容是否应当分享,我纠结了很久,毕竟家丑不可外扬,但最终还是决定写出来,如果老师发布,我也会分享到朋友圈。管不了那么多,也不想证明什么,只想借此,把那些年打过的巴掌,还回去。

辛苦各位看官,听我啰嗦这么久。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我曾向老师许愿,如果省考上岸,将无私地将备考的一些体会写出来,供还未上岸的战友们参考。于困顿时老师和助教,给予我力量和光明,心怀感恩,如果能给各位一些温暖,一些力量,便是功德一件。

下面进入正文:

不知你是否与我一样,行测学了多年,依然平均65分,于我的岗位而言,要进面,行测75分是必要的。虽仅10分之差,但记住,这几分是一个木桶的短板。不找出来解决掉,你花再多时间,往桶里加再多水,也不过一场空。

一次偶然机会,看到公众号文章,大意是如果你是一个有一些基础的,如果你的分数一直徘徊不前,进不了面试,你不改变复习方法,无济于事的。一年考试就几次考试,复习那么辛苦,成绩又不长进,多让人焦虑!

我开始总结问题突破短板,但好像每个地方都有问题,写了满满一页a4纸,从哪里开始又成了个难题。于是我添加了老师微信,把自己问题和情况发给了老师,本不报希望,没曾想得到了老师的回复。

问了我很多尖锐的问题,那些我藏着掖着的,不敢直视的,都被扯下遮羞布,按在了案板上,一刀刀切开了,剁碎了后,突感一身轻松,也找到了方向。通过9月份的坚持,2023国考行测73未进面,2023江西省考行测79分成功上岸。

以下分享均为我基于自身情况以及老师建议,做出实际行动得来的体会。

学习太杂

仰仗着自己有较多的机构课程,平日学习东看看,西瞧瞧,这家的课程听一听,那家的课学一学,哪里通知我有直播,我就去。哪里组织什么活动,我就报名参加。不知有没有伙伴与我一样感觉学了很多,很充实,实际是上不成体系的。

如果你也与我一样,建议你就选择一家跟到底。机构不分好坏,适合你的就好。想通后,我果断舍弃了直播课。因为工作性质,白天闲散时间比较多,而机构的直播一般是晚上,一播就是两三个小时。你仔细复盘某些直播就会才发现,两三个小时的直播,真正讲课的也就不到1小时。

这也是经历百转千回后,选择步知的重要原因。一是比较适合我,一节课20来分钟,拿出手机就能听上一两节,二是羚羊老师讲课,斩钉截铁不拖沓,比较符合我的口味。

另外就是,笔试课不建议找线下,老师的水平真是一言难尽,但凡有水平的老师都是开的线上课,或者直接在抖音视频号开直播。我参加过3次线下培训,也报过多个线上课程,这点我还是有发言权的。

总的来说,要结合实际选择课。不要被多少课时,被宣传的效果迷惑,适合自己便是最好,不管步知还是其他机构,不是越多越好,选一家即可。而且,不同老师讲课方式,甚至专业用语的表达,均不一样,一通乱学,容易走火入魔。

三个月不学,行测重新来过

以我的感觉来看,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每次考试都是提前个2-3月才开始。一个是大多数人无法长期坚持(如果不是前妻打压刺激,我想这次我也会狠不下心)第二个是多次备考失利,对自己没什么信心,拖拖拉拉到考前才开始紧张。很多人突破不了70分,无外乎这两者原因。

“实际上对于行测,三个月不学都得重新开始。”“很多人都是一遍遍重复自己的失败”,我相信公众号的老粉,都应该看到过这两句话。现在回想起,大道至简。与其一鼓作气埋头向前冲,不如细水长流走好每一步。

为了不重蹈覆辙,我从去年7月份考完之后就开始学习,比往年整整提前了大半年。把一切归零,其他课送给了我的同事。重新拟定计划,重新开始。那时还没上线行测三板斧,强压着自己想要跳过,直接刷题的冲动,一节节课听,一节节过。

然后是刷题,行测一定要有量,没有一定的量,你谈什么总结经验,谈什么速度量上去了,就有条件反射一样的感觉,让你迅速做出选择,而且正确率很高。

我浏览过论坛里很多前辈的经验,我发现他们刷题很多都是1w多道起步,也有4w甚至5w的。我觉得1w道是基础,刷完老师的123卷,再刷5000题,再配套听课,这是基础的量。

高峰期一天刷题量大概到300题,每天固定半小时到1小时,回顾错题。我不太爱做笔记,都是用眼看,然后闭眼在脑子里反复过两遍。不懂的便再回顾课程,或者课后提问老师。

三个阶段

坦白说,在笔试方面,我的技巧几乎是没有什么太多技巧经验可以分享。主要我个人,不善总结,很多知识技巧都是跟着课,刷着题,听多了做多了系统了,自然就会了。不过对于新手来说,我的建议是这样:

第一阶段,先建立知识体系。因为行测是有技巧和规律的,知道考什么,有什么技巧,通过基础考点课+专项刷题,有一个较为深度的认知,知道方向是什么。如果没有比较好的课,推荐跟羚羊老师的123卷,不吹不黑,我个人学习体验来讲,已是很简明扼要的了。

第二个阶段,优先级拆解,稳中求速。

一是要根据自身基础分轻重,根据时间划重点。行测有常识、言语、数字、图形、推理、逻辑、数学应用题等几个大的模块,再细分的话更多。相信经过第一阶段后,相信你会对自身情况有个大致了解,对于做的慢或者正确率不高的模块要重点看,甚至反复看,对于强项可以略看或者不看。其中常识个人不太建议看,感觉用不上。

二是不仅要看,更要做和想。举个例子,听课不懂时,回过头再听一遍,自己对照下解法再做一次,学习思路,思考下自己为什么没有老师做的好,应当怎么改进,以后再碰到类似题型还会不会,必要的题目要再暂停后做第二遍,我第二板斧的课和习题,大多数都是两遍以上的。

三是要快又要稳。简便解法和秒杀法一定要学会,但有些题目光图简便反而容易做不出来或做错。尤其是数学、图形和逻辑,碰到能秒杀的坚决秒杀,碰到该一步一步列算式、解方程、推关系的题目,一定要一步一步来,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这点老师在课程中有言传身教,注意体会。

四是每周一次考试,考试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标准。考完后复盘下自己上周学的课有没有用上有没有刷过同类的题哪些要加强哪些已掌握然后又回到了第一阶段。我个人感觉这样的循环,就是一个良性的,而不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焦躁。

第三个阶段是参加真实考试

真实的考场和平时自己限时完全不一样,很多的状况都会出现,导致心态失常,发挥不稳定。我个人比较建议多去参加考试,很多问题会提前暴露,也会实践出自己的考场策略。如做题顺序,涂答题卡,强制跳题,猜答案等等。

比如我去年即便是疫情,各种事业单位,公务员考试大大小小参加近5场。考多了,我发现先做资料分析正确率比较高,比如言语题,很多看起来文绉绉有艺术感的、冠冕堂皇的、句子比较上的,往往就是正确答案。比如数学题,哪些用几个简单公式是有把握的。比如一个模块,有几道题确定了选项,那其他不会的题,在剩下选项里蒙。我在省考时用这个方法,7题蒙对了4题。

未来的路

房和车都给了她和她的家人,耽误了她的青春,我尽量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去补偿。给自己留了点存款生存,未来也许还会继续考吧。工作,尽力而为,自己喜欢就好。公务员,只是一份职业而已,也不会当成自己的全部。怀着知足、进取、谦卑的心态即可。

生活,百般滋味,收获的背后是无数的汗水和付出。得到的背后,有不为人知的失去。一如年龄,不知不觉,青春正远去,而还有许多还没开始。以上为我所学所想,或有用或无用,各位看官自行分辨。

其它综合推荐阅读 More+
那些年,被抢走一切的白月光[快穿]

那些年,被抢走一切的白月光[快穿]

梦.千航
微博@晋江千航文案:洛三千因为灵魂力量受损,不得不在时空中穿梭完成委托人的任务,获得力量修补灵魂;她穿越时空很多年,遇到过这种各样的委托人;她们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被人抢走了一切;人人追捧热爱的天后,曾经是总裁心中唯一的柔软,现在他却可以为了她的继妹,对她下尽狠手,让她被唾骂被放弃,一无所有;受全校师生喜爱的校花,曾经占据校霸全部的心,现在他可以为了她的闺蜜,毁了她的脸,将她赶出校园,让她无学
其它 连载 10万字
冰临末日

冰临末日

荒烟寒雨
天降陨石,末日来临;城市变成了死域,幸存者们苟延残喘,黑暗中,飞速进化的丧尸和异兽张开血盆大口,择人而噬。而此时,一个侥幸觉醒了本源能力的宅男,正在一步步的成..
其它 连载 10万字
重生之黑道邪医

重生之黑道邪医

陌浅离
《重生之黑道邪医》是陌浅离精心创作的,恋上你看书网实时更新重生之黑道邪医最新章节并且提供无弹窗阅读,书友所发表的重生之黑道邪医评论,并不代表恋上你看书网赞同或者支持重生之黑道邪医读者的观点。
其它 连载 85万字
行脚商人的奇闻异录

行脚商人的奇闻异录

暗丶修兰
你以为鬼只能杀了?你以为鬼只能被封印起来?你以为古董就值人民币?让我带你走进不一样的修真世界,领略不同的天地。行脚天下,封鬼捉妖,我将厉鬼卖给大门大派,我倒买倒卖灵物古董。我战阴司,杀蛟龙。我是个活在21世纪的青年,却让你看见华夏大地不为人知的一面。跟着我的脚步!走进你熟悉的世界的另一面!
其它 完结 384万字